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七章:李斯的劝告(2 / 4)

加入书签

!」

书房内。

随着秦国如今的忧患暴露在眼前,甚至阻拦住嬴政想灭魏国的事情,面对这个眼下难以解决的问题,李斯、王绾等人,也纷纷摇头,但都清楚,攻齐,不是明智之举。

商量许久无果后,嬴政让隗状派人去打探效力,随后便让王绾、隗状等人离去,单独留下李斯。

听着隗状等人离去的脚步声消息,一切再度安静下来。

「李斯,颍川事情如今办得如何?」

嬴政看着留下来的李斯,深深的叹息道。

或许也仅会在深信之人面前,嬴政才会露出如此疲惫的模样,自从开启灭国之战后,所有压力,全都压在嬴政身上,不管是兵戈亦或者粮草、府存,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开支,更别说,就是攻夺下来的地方接连不断的叛乱,都让嬴政疲于应付。

一件一件事情堆积起来,即使是嬴政,都有些心力交瘁。

「王上!已经都准备妥当,只等一个机会!」

李斯听到嬴政的询问,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颍川,是嬴政对昌平君设的一个局,让昌平君离开秦国朝堂,李斯明白,灭楚在即,秦国朝堂内的楚系官员,实在不宜太多。

秦以右为尊,昌平君身居秦国右丞相,本就是秦国楚系官员之首,而昌文君,莫说在其他郡,就是在秦国朝堂,也颇有威望,连尉缭、王绾等人,以及大将军蒙武、李瑶、王翦,对于昌文君,都敬佩有佳,陇西李氏李信,更是昌文君的爱徒。

这样的情况其实对于任何一国君王,都很难忽视的,更别说志在灭楚的嬴政。

他李斯虽是楚系官员,但他的立场却不一样,在吕不韦执政时期,他便效力与嬴政,之后他的子女尽数与王室或公子联姻,可以说,他一直都是站在嬴政身旁。

而且,对于昌平君的事情,李斯也并非没有私心,他已经五十多岁,年过半百,不甘止步于廷尉,早在得到荣华富贵后,李斯便想着,日后能有一日,如昔日商鞅、张子等名相,流传千古。

「善!」

嬴政听到李斯的话,点点头,放下心来。

看着眼前的辽阔地图,嬴政满是复杂。

最折磨人的,永远不是得不到,而是眼睁睁的看着近在迟尺,却只能无可奈何的等待。

如世人长久在外,最后要归家的那几天,想到家中亲人,最是难熬,而此时,在他嬴政面前,却是历代秦王夙愿,却是天下一

统之伟业,四海归一,天下归秦。

眼看着,就能再进一步。

「王上,斯冒昧,敢问王上,可是准备将湛卢,赐予雁门大胜的白将军。」

李斯的话突然传来,嬴政闻言,目光从地图转而看向远处那把湛卢,点点头。

「寡人确有此意。」

嬴政说道,并没有瞒着李斯。

「湛卢乃仁道之剑,素有识明君良臣之美名,昔日名相长子便曾佩戴过,王上以湛卢赐之,器重之意尽显,斯斗胆一言。」

李斯站在嬴政身旁,对着嬴政拱手问道。

嬴政闻言,有些诧异的看向李斯,不知道李斯想要说些什么。

「白衍将军乃是白氏子弟!」

李斯对着嬴政说道,眼神看向嬴政,坦坦荡荡,没有丝毫心虚。

「昔日谣言虽是谣言,然王上却不可不防!平阳白氏,终归是白起之后,白衍将军终究是白氏之人!」

李斯看着嬴政,说出心里话。

在李斯眼里,他的立场,一直都是站在嬴政这里,故而眼下他站在嬴政的立场,必须要劝嬴政,绝不能过于宠信白衍。

见到嬴政望着自己,李斯眼神没有躲闪。

「王上心胸,斯心知,此前白将军之举,斯亦幸之,然昔日白起之死,天下皆知,臣担忧......」

李斯说道这里,如同卸下心中担子一般,整个人都松口气。

「你担心白氏还有白衍?」

嬴政听到李斯的话,不等李斯说完,便轻声问道。

李斯摇摇头。

「王上,斯担忧的是,这天下世人!」

李斯解释道,看着嬴政,对嬴政拱手辑礼。

「如今秦国攻灭诸国,各地乱贼四起,暗地内反贼数不胜数,白将军,亦非圣贤!昔日谣言,恐日后难免。」

一番话说完,李斯便不再多言,对李斯而言,世间圣贤何其之少,他李斯也不算,当初他李斯便是为求荣华富贵而赴秦,更别说,白氏远非白衍一人,白氏族人何其之多。

昔日已经出现有心之人以白起的事情,在咸阳传播消息。

这一次,嬴政不介意,白氏没有异心,那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更何况谁又能保证,私下里没有人在白衍耳边偷偷提及这件事情,那些隐秘的事情他们又怎会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