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8.028(一更)(1 / 4)

加入书签

昭仪固然为天子妃嫔, 也算身份贵重,但与皇后又诚然是两种身份。

彼时的武媚娘方与李治跳出樊笼,虽有破局锐气, 却到底还少了些底气。

今日却大不相同了。

武媚娘瞧着挂在身上的女儿, 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应该感慨, 她这私底下的说话流利程度是比给李治添油加醋的时候高出不少, 还是应该说她在此时岔开话题的样子当真可爱。

但……

算了,既是安定公主, 有些小秘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萧淑妃, 不,萧昭容自这出废后风波中跳出去, 暂时托庇在周国夫人的名下,她的两个女儿倒是可以作为阿菟的玩伴, 也算是件好事。

“走吧, ”武媚娘无奈地笑了笑, “这边乱糟糟的, 也确实该先过去了。”

虽然皇宫内院占地不小, 但此时她们才用过晚膳不久,还未到夜幕降临之际, 倒也不必非要坐上轿辇去新宫殿。

武媚娘干脆拉着小女儿的手慢慢走过去,权当饭后消食。

自安仁殿往北过院墙,而后往东北方向走,便是一片开阔的宫中园景。

往南便是甘露殿, 往北则是延嘉殿。

二者之间除却园景相隔之外,就是那条金水河了。

这条流经长安唐宫的金水河,和后世紫禁城中同名的金水河不大一样,并没有什么玉带环绕, 而是穿皇宫而过,呈现出不大规则的流向。

但这条活水对于皇宫而言无疑颇为重要。

后妃所住的宫殿群中有着北海、西海之名的各个湖泊,几乎都是由金水河供给的活水。

当武媚娘牵着清月的手,自河上石桥走过的时候,落日晖光正铺照在水面上,将整条河道都给染成了灿金色,让她们像是自一条鎏金飘带之上走过。

这便不难让人理解,它为何会有金水河之名。

李清月本想探头瞧瞧这河水之中有无锦鲤池鱼,结果她人还没桥上栏板高,又被母亲小心地牵着,根本没有这个探寻的机会。

唉,只能等她再长长个子再来了。

但还不等清月遗憾于此事,延嘉殿就已出现在面前了。

各司其职的宫人看起来走动频频,好似因这出皇后废立的结果突然陷入了混乱,但若仔细看去便会发觉,因尚食、尚衣、尚药、尚仪、尚寝、尚功六局的划定,各处也不过是忙而不乱。

就比如说尚寝局,司设女官早已先到,让人将主殿偏殿的寝具陈设筹备妥当,好让这位新上位的皇后能将五皇子李弘与小皇子李贤给先安顿下来。

不错,在废王立武的尾声,李贤虽还未满周岁,但已被李治赐予了名字。

李弘的“弘”字,寄予的是道教谶纬之说,李贤的“贤”字,则更像是李治再为武皇后这里加上一道盖棺定论的评价。

或许是因为怀有李贤之时,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媚娘的处境都要比几年前好上太多,以至于李贤虽是在拜谒昭陵的途中所生,体格上还是颇为康健。

清月随同母亲抵达之时,还隐约听见他因周遭环境变化而发出的一阵有力哭喊。

但在重新被母亲抱起,感觉到了熟悉的气味,再被转交给乳母之后,他又已安分了下来。

等候在一旁的尚服局司衣、司宝女官并随行女史垂手站定一旁,未曾对这一出予以打扰。

当小皇子被安顿下来后,才见其中作为代表的女官走上前来,“皇后容禀,玺绶之物还需留待册封大典呈上,宫中神宝符契文簿已尽数在此,交由殿下过目。”

“一应大典所用衣物,也已由尚服局赶制完成,均在此地了。如其中有何不妥之处,皇后可交代于我等尽快改制。”

她说是说的“有何不妥之处”,但这层层女史女官的把关,让其中出差错的概率降到了最低。

李清月也早将目光挪到了一旁的衣衫宝架上。

武德年间划定的规章,皇后服为三等——袆衣、鞠衣与细钗礼衣。

现如今便是前两者各有两套,后者则有三套摆放在了她们面前。

之所以只先上呈这几套,则是为了将其带回重改少费些功夫。

与早前武媚娘以昭仪身份随同李治行籍田礼所穿礼服不同,皇后袆衣之上的翚翟花纹以十二行为数。

以方今典范规章,这个十二正代表着皇后尊贵身份。

便如那细钗礼衣是头上十二钿,袆衣所对应的礼冠也是花钗十二树。①

攒簇形如球状的金钗,交织成了花钗之树,在暮光与烛光交映里,泛着一层夺目的宝光。

以李清月目之所见,其虽名为花钗十二树,但实际上只是大花十二而已,小花钗错落其间,连带着其余的金环金片金珠以及赤金博鬓,形成了整座头冠。

哪怕还只是被搁置在漆盘之上,也不难想象,将其戴在头上之时,会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