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你是不是瞧上刘瑶了(1 / 2)

加入书签

刘瑶比了两根手指。

“两……两块钱一斤?”

老头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她也真敢开价。

肉联厂一斤猪肉要肉票也才5毛钱。

当然了,肉联厂的东西是公家的,价格会公道很多,跟私人卖的没法比。

刘瑶:“对,不要肉票。”

“不要肉票?”

老头心下大喜。

“能少点?”

刘瑶这一大袋的猪肉,少说也有上百斤。

入冬了,天冷,地里的菜全死了,山里的野味也躲起来猫冬了,粮食很缺。

只要是肉,别管味道好不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更何况刘瑶这肉还不要肉票。

计划经济时代,肉票可比钱金贵多了。

这肉老头是肯定要收的,只是价格能压点是点。

“少也行,1块钱一斤,外加1市斤的肉票。”

“别,两块钱就两块钱吧。”

怕刘瑶反悔不卖了,老头忙回屋拿钱。

“你称下重量。”

“不用,我这手比称好使,掂一下就知道重量了。”

老头拿起布袋掂了掂,脱口而出,“102斤整。”

闻言,刘瑶诧异看了老头一眼。

这肉确实102斤整,跟空间超市称的一模一样。

还真是高手在民间。

“你别不信,这可是我的绝活,我以前在地主家当长工的,专门负责称粮食。”

老头嘿嘿一笑。

“小姑娘看着面生,是帮人卖的吧。”

老头状似随口问了句。

刘瑶:“差不多,我只是个跑腿的。”

老头点头,了然,“我说呢。”

他们这行最忌讳打听太多,老头问了句后,没再继续。

“给你,204块钱,你算算。”

老头是爽快人,麻利掏出204块钱递给刘瑶。

“谢了。”

刘瑶道谢。

老头:“下回有好东西记得继续找我。”

“好说。”

刘瑶将钱揣到兜里,转身出了院子。

出了门,刘瑶七拐八拐去了邮局,然后给刘母回了封信。

信里说东西收到了,祝二哥新婚快乐,让刘母好好保重身体,让刘冬好好念书,告诉刘母他们江彦去南方打仗了。

写完,刘瑶买了一个信封和一张邮票。

想了想,刘瑶又往信封里塞了两张大团结,还不忘记在信里把钱的金额写上,怕被人拿了。

做完这些,刘瑶这才把信交给邮局窗口工作人员。

“寄好了?”

出邮局,刘瑶和唐逸枫迎面撞上。

“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刘瑶白了他一眼。

“我送你回去?”

“你可别误会,我只是看在阿姨救过我一命的份上,看你孤零零一个人在这边可怜。”

唐逸枫解释,手悠闲插着兜。

“也行。”

刘瑶没拒绝。

两人顺着来时的路回去。

家属院人多口杂,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刘瑶在距离家属院不远的岔路口下了自行车。

雪越下越大,家属院的人全在家里猫冬,外面一个人都没有。

刘瑶租的院子位置偏僻,旁边都是庄稼地,没人家住。

刘瑶出去的时候,家属院没人知道。

回去的时候,倒是碰见一个大娘。

大娘是出来上厕所的。

“大雪天的,你这是上哪去了?”

大娘问。

“没上哪,我妈寄了东西过来,我去镇上给她回了封信,顺便买了点粮食。”

刘瑶说着装模作样掂了掂肩膀背着的布袋子。

“这样啊,是该回个信,省的老人家担心,你也是的,大雪天的,多不安全,该找个人陪你一块去。”

“你家里地窖没储过冬的粮食吗?”

大娘瞥了眼刘瑶肩头上的布袋,看着不轻,东西还挺多的。

刘瑶:“储了,就是听说这个冬天可能有点长,怕不够,想着趁现在刚入冬多买点。”

大娘:“这样啊,那是该多买点,我也听说了,这个冬天可能比往年都要冷。”

“大娘,不跟您说了,我先回去做饭了。”

刘瑶走了。

“哎,小心点,外头冷,少出门。”

大娘叮嘱。

待刘瑶走远了,大娘缩着脖子屁颠往家里跑。

“可冷死我了。”

大娘一进屋就往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