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三章正天集团的实力(1 / 2)

加入书签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外地游客们便听说了,在胡台镇有一种十分好喝且产量小的茶叶。

这种茶叶是和草药伴生在一起的,由于是作为一种伴生品出产的茶叶,它的产量,注定高不到哪儿去。

隋子义所在的正天集团,先是以六百块钱一斤购买那种茶叶,随后便把价格提升到了七百块钱一斤,八百块钱一斤,一千块钱一斤,一千一百块钱一斤。

几乎每隔两三天,正天集团对于这种草药茶的收购价格,都会上涨一百左右。

正天集团的员工们,对于自己老板的这种行为,表示十分不解。

“那茶叶,又不是金子做的,怎么能用一千多块钱一斤去购买呢!”

“咱们老板是不是生病发烧了,有钱没地方花了?”

“这也不应该啊,咱们老板从来都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不应该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啊!”

“茶叶再贵,那也是给人喝的啊!”

“现在国家不是在提倡房住不炒吗?茶叶行业也应该如此,茶叶是给人喝的,不是给人炒的。”

正天集团的中下层员工们,对此感到深深的困惑。

在他们看来,这就好像是把钱打水漂了。

既然公司有钱去买茶叶,还不如用这些钱提高公积金的缴费档次。

“最近,隋老板让我们把茶叶的收购价,直接提升到两千块钱一斤!”

“我听说,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隋总打算把草药茶的收购价提升到五千块钱一斤呢!”

“这样的价格,都快顶得上,那些最顶级的老茶了!”

“隋总是疯了吗?怎么会做出这种糊涂事儿!”

明眼人都能看出,茶叶价格的暴涨,绝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一定是有资金在背后推动着。

可是,当正天集团不断抬高草药茶的收购价之时,还是有一批韭菜们,甘愿的拿着大笔资金进场,以谋取短期的暴利。

最开始,只有正天集团在收购那种茶叶。

随后,越来越多的资本参与了进来,即便没有正天集团,市面上草药茶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不断地,从起初的五六百一斤的批发价,抬升到了如今四五千块钱一斤的程度。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明明市场上,已经没有草药茶在交易了,可是,草药茶的挂牌价依然在持续上涨。

即便有人拿出了五千块钱去购买一斤茶,也都没有人卖的。

近期,茶叶价格的巨幅变动,完全在隋子义的掌控之中。

有的员工们,开始向隋子义提出建议,是时候抛售早期囤积的茶叶了。

不过,隋子义依旧断然地拒绝了,隋子义认为,火还没有烧到旺盛的时候。

当市场上,现茶的交易,趋近于零之时。

在正天集团员工们的刻意推动下,一种茶票的新鲜事物,涌现在了众多的投资者们的视野里。

这种茶票,实际上,它是正天集团所发行的一种预购券。

等到来年,草药茶到了收获的季节,便可以凭借此茶票来购买茶叶。

一开始,这种茶票是十分稀缺的。

其价格,比之茶叶的现价,低了一些,渐渐的,就被炒高起来了。

最后,茶票的价格,居然被炒成了**千块钱一斤。

现在炒的不是现茶了,而是茶票了。

正天集团的员工们向隋子义提出建议,如果现在抛售茶票,可以卖出比存量更多的茶叶。

隋子义笑了笑,是时候了。

于是,草药茶的价格开始了雪崩。

原本,刘村长的草药茶明年的产量,最多只有一百斤,按照最开始的价格,只能卖出五万块钱。

现如今,隋子义通过预购券性质的茶票生意,却是卖出了足足一万斤,每斤的价格平均是三千块钱,足足赚了三千万软妹币。

草药茶的巅峰价格是一万五一斤,当隋子义出清茶票后,其价格跌到了八百块钱一斤,这让不少的投机者们都血本无归。

随后,许多赔了钱的外地游客们,便前往胡台镇镇政府的门口闹事儿了。

“还钱!骗子!”种种谩骂声,不绝于耳。

杨树成打开窗户,朝外看了一眼,微微一笑道:“看来,隋子义做事儿还是挺靠谱的。”

杨树成趁热打铁的,紧急召开了县政府会议,把陈宜山、程勇都叫了过来。

“我认为,胡台镇茶叶采销基地的事情,还是立刻停止吧。”

“出了这档子事情,咱们县政府必须要有所表态。”

“不然,如何向外面维权的外地游客们主持公道?”

程勇头一回听说这样的事情,也是一愣。

这不就是金融茶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