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七章胡台镇经济增长的秘诀(1 / 2)

加入书签

这些前来胡台镇考察的县长们,县委书记们,他们在听到了吕昴的观点后,都默默的点头。

他们都觉得,以吕昴的这种经商观点,倒是挺不错的。

让他们耳目一新。

一位县长道。

“咱们以前跟商人们打交道,所见过的商人们,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收费项目吹天上去,越贵越好,不求质量,但求最贵。”

“近年来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由于各种高收费项目,渐渐的没了往日的人气,基本上,都是属于没有回头客的。”

“吕昴,我从你的身上,看到了整个胡台镇的经营理念,在不降低消费者体验的前提下,也依然能够获得高额收益的商业模式。”

同僚们感叹,唏嘘不已。

文旅产业,不止是胡台镇想搞,全国各地都想搞。

可是,繁华散尽,九成九的文旅项目,都成了一地鸡毛。

有的省政府修建的文旅城,门可罗雀,一点人气都没有。

有的县政府搞得文旅项目,则是直接烂尾了。

如今。

胡台镇并没有专门的去搞文旅城。

可是却在无形之中,让整个胡台镇,都变成了文旅城,

“陈书记,你可有什么先进经验吗?直接摊牌说一说呗。”

一位前来学习的县委书记,把目光投向了陈宜山。

在全国各地,类似胡台镇这般。一没资源,二没商品销售市场,三没人才,四没技术储备,要啥没啥的小县城,简直不要太多了。

就这么一个平凡的小县城,在当下这个节骨眼,却成为了全国的风向标。

全国各地的县长和县委书记,都来莅临参观,以求指导。

陈宜山笑了笑。

他身为南丰县的第一责任人,自然最有发言权。

南丰县的经济搞好了,最大的功臣便是陈书记,南丰县的经济搞差了,最大的责任人也是陈书记。

可是,在面对诸多同僚的询问,陈宜山并没有主动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陈宜山望向了程勇。

在被陈宜山点名后,程勇也步履款款的来到了众人的面前。

咳嗽一声。

“其他城市的文旅项目,要么烂尾,要么无人问津,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你们搞的那些文旅项目啊,其核心本质,是为了提高卖地收入。”

“通过城市中心不断的转移,不断地涌现出新城区,把高铁站建在荒郊野外,都是为了拉动另一块地方的地价。”

“而咱们胡台镇,最开始的出发点,就和你们不一样,我们不是为了提高卖地收入!”

“所以,我们没有把这一次的新星羽毛球比赛,折腾到农村里,而是放在了近郊区块上,还特别靠近高速路口和火车站!”

程勇的话语,令人汗颜。

因为程勇的话,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每一任领导班子刚上任时,其首要工作就是搞钱,只有搞到了钱,才能吸引公司的入驻,才会有政绩。

这是一种从投资端发力的政绩模式。

而程勇所在的胡台镇,则是跟以往的政绩模式不同,在这个生产过剩的时代里,程勇选择了从消费端发力的政绩模式。

恰恰是由于底层思维差异,这也导致了胡台镇走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程勇顿了顿,开口道:“你们从投资端发力,自然不用去跟风,也不用考虑消费者的体验,只需要出台各种利于资本家的地方性政策便可以了。”

“我所在的胡台镇,是从消费端发力的,因此,当我看到了村超、村b大火之后,立马就意识到了,体育文化市场正在下沉,从一线城市,降级到十八线开外的城市里。”

“也正是由于消费端发力的思维模式,我才会出台各种利于消费者的地方性政策法规。”

“有人说,我把整个胡台镇,打造成了胖东来超市。”

“你们也可以这么看,胖东来恰恰是从消费端发力的典型成功案例!”

“我们不要把尊重消费者的权利,仅仅放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当中来。我对消费者们好,消费者们自然愿意来我这里买东西。”

县长和县委书记们,仔细地品味着程勇所说的话语。

能够考上公务员的人,智商都不会太低。

可以说,全国九成以上的聪明人,都在公务员系统内。

这种聪明,并不是明面上的聪明,而是一种大智若愚。

“嗯。”一位县委书记点了点头,随即苦笑三声,“不是我们不想改变原有的发展道路,而是积重难返啊。”

“从投资端发力的模式,这样效率更快,卖一块土地,轻轻松松挣几千万上亿软妹币,有了钱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