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四章 渡江预演,先渡条河(1 / 2)

加入书签

济源,薛马庄。

在这座常驻人口仅有数十人的村子外,一个连的八路军战士正在押送刚刚收缴的鬼子、伪军俘虏。

同志们眼神坚毅气势十足,完全不像是经历过数场战斗的疲惫之师。

待陆续赶来的骑兵部队,悉数接收完所有“累赘”之后,整个装甲二团迅速完成起程前的全套整备工作,紧接着便动身前往下一处作战目标。

团部指挥车中,刘团长一边查看空军侦察机传来的最近情报,一边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老田,一团那边突破到哪个方位了?他们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啃的骨头?具体进度跟咱们比起来的话,谁更快一些?”

听到指挥员的询问,装甲二团的参谋长顿时笑着摇了摇头。

自家团长什么都好,唯独就是“好胜心”有点强,干什么事都非要争个第一名。类似的情况,在跟同序列的一团共同执行任务时尤为强烈。

不过这并不算什么坏习惯。

只要不上头,不急功近利,那就是冷静的良性竞争,对部队的整体实力来说就算是一件好事。

斗志昂扬,总比死水一潭强。

片刻后,参谋长从自己的包中取出一份电报,不急不缓地汇报道:“巧了,后方指挥部刚刚发来了最新消息,我正准备告诉你呢。”

“一团那边,直接一把火烧死了克井县周边的鬼子守军。法国人提议的作战方案还算不错,穿越森林的确是个省事的选择。”

“等火情稍微弱一些,他们就可以朝下一阶段的目标继续前进。”

此话一出,刘团长立马瞪大了眼睛。

他二话不说便打开军用地图,随后手指沿着友军的进攻路线开始计算时间,任谁都能看其心里的胜负欲。

“完蛋,看来我们要在速度上输给一团了!”

“传我命令,立刻联系前方的装甲侦查连,让他们想办法找出一条避开河流的通道。我们时间有限,不能在路上继续耽搁。”

“是!”

济源一带的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平缓。

山地和丘陵等限制装甲部队机动性的特殊地形,大多分布在西、北和西南方向。

从理论上来说,作战环境位于平原,占据地形优势的装甲二团,其突破进度应该天生优于自己的兄弟部队。

但是!

奈何他们的进攻路线上有诸多母亲河支流,在非必要或紧急的情况下,部队需要不断绕路机动突破,否则就得付出代价强行渡河。

这可是济源啊,后世足足坐落了大大小小20多个水库,其中还包含了鼎鼎大名的小浪底。

如此密如织网的水系,装甲二团要是挨个渡河的话,就算是有空军不断提供火力支援,大概率也要打干自己的家底。

所以,根据鬼子守军的兵力部署,实时调整进攻路线才是明智之举。

······

在地形相对平坦的作战区域,山东孔夫子222可谓是如鱼得水。

凭借着远超亚洲战场平均水平的机动性和通过性,二团下属的装甲侦查连仅用了半个多小时,便“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下车之后,李连长愁容满面地叹了一口气。随后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一路小跑来到团部指挥型坦克前。

“团长,根据我们连刚刚的侦查结果,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条。”

闻言,二团团长和参谋长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他们皆是从彼此的脸上看到了些许不安。

“别卖关子,一起说吧。”

“是!”

收到命令后,装甲侦查连的李连长立马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军用地图,图上赫然有一条用红色线条勾勒出的河流。

“我们连刚刚在前方河流的源头和终点之间打了一个来回,这条河全长29公里,河面最宽处为31米,最窄处为17米。”

“坏消息是绕不过去,因为它的上流区域直接在济源县城城郊,那里已经是鬼子防御圈的绝对核心区域。”

“至于终点,这河最终汇入了母亲河,根本就没有断流的区域。”

话已至此,那好消息自然不言而喻。无非就是河面的宽度不算离谱,渡河作战的整体难度要比预想中低一些呗。

了解真相后,刘团长皱了皱眉头,但马上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不就是一条宽度仅为17米的小河嘛,它在自己军事生涯中连前十都排不上。

当年大部队强渡乌江之时,那里两岸峭壁水流湍急,渡船刚一下汹涌的江水就被冲走。无奈之下,指挥员只能下令强行在水中打桩拉绳子搭浮桥。

巨大的浮桥,被水冲得像蜈蚣一样扭动。

可即使如此,它依旧没有挡住骁勇善战的同志们。

现如今八路军天上有近地支援机和轰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