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错乱年华(1 / 2)

加入书签

正元二十一年秋末,道域帝国中兴之帝武帝杨简率精兵十二万,民伕一万七千余,征战南天大泽诸侯七国,至正元二十二年冬末,用一年多时间终于灭其三国,力保国土南境百年的平安,胜利在望。

不料其间道域帝国大部分地区突然遭遇洪水灾害,东海港口贸易损失严重,西北粮食歉收,总体经济委顿不振。

加上战时税赋负担太重民众入不敷出,门阀利益冲突导致朝庭政令不达,国家政治振荡不已。

太子杨复兴监国一年余虽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不敢稍有懈怠,然年轻气盛不眠不休劳逸失去平衡,终因心力不逮致暗疾复发,在道域帝国京城仙坊邑民安殿批复公文时倒地昏迷不醒。

武帝杨简得讯,只能率军后退七百余里,在边境重镇南安邑留下三万精兵精将,安排上将军房不易率军固守南安邑,以阻敌尾随而上。

武帝率剩下的部分军队日夜兼程一路北上返回仙坊邑,十日路程七日而归。

这次南征的匆匆结束,使南安邑必然遭诸侯同盟大军围攻报复,极有可能出现使南境全线军情糜烂的情况。

武帝如此慌张撤退原因很多,大部分原因当然是太子昏迷病重致使国内政局不稳有太多变数,其次是天灾人祸后勤保障吃紧,极易被敌人围困于南天大泽腹地遭致万劫不复的失败境地。

初春的帝都没有南方的繁花似锦山青水绿,现在还是滴水成冰春寒料峭,但是仙坊邑作为帝都方圆五十里占地广阔,楼宇绵亘,十里长街,热闹繁华,人群络绎不绝,东南有运河环绕,舳舻穿梭,船帆如云,西北两面又得群山拱卫,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关。

地处东南方向的奎湖与运河连接,河汊如须,有万亩湖面的奎湖也是调节运河水位的关键。

运河两岸和奎湖周围的天道十二阁与道域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联系密不可分。

道域帝国京城仙坊在地理上易守难攻,粮食生产不管旱涝皆可自保,端的是一个星系汉维的帝皇气象人间天堂之所在。

座落在仙坊邑东面的皇帝议政殿名为民安殿,如果是在战前,杨简在朝,或者是太子监国时,民安殿肯定是天天晨朝晚宴,周围商家车水马龙峨冠如云热闹非凡。

但是武帝杨简返都两天了,民安殿却一直静谧冷清,一如滴水成冰的天气。

宫殿外很多禁军刚才一阵调动,矛饰上都添加了一缕黑缨,给皇宫青色的氛围更是添加了沉重严肃的成分。

杨简现在是伤心到极点,有点神情恍惚,一年多出兵不利动摇了国本不说,回朝当天,昏迷不醒十天,只能依靠掰嘴强喂米汤蛋汁存活的太子,突然脉相全无,仅存的一线生机,在见过父皇一面后飘渺远去。

生离死别的毁灭之痛让皇后娘娘太子妃昏死过去数次,杨简在诏示礼部把太子遗体送去洗玉殿停厝后,自己一个人坐在民安殿轻轻抚摸着牍桌之上太子批写的几卷军队后勤供给的批文,就如同还在抚摸着儿子的手一样,就这样枯坐一夜,早晨对于上朝大臣几次提醒自己下诏为太子发丧一事置若罔闻一言不发……。

京都西面山脉主峰名为天台山,距都城六十余里,其东麓山腰间至山脚有小片台原被开国高祖皇帝辟为皇室陵寝,帝陵居于山腰上层位置,下面有几十个开国忠臣墓地如群星拱卫,再下面山脚下有一河为滹沱河,河边一座规模不大的宫殿名字为洗玉殿,顾名思义此殿就是人生底站了。

洗玉殿有几十个宫女和上百的伤残老卒在打理,老卒们为太子遗体安放的正堂添加了灯油檀香打扫了蛛网,现在夜深人静了就关上了堂门在侧殿守卫。

宫女们还在后殿照顾来守夜的一众皇亲国戚大臣,至于现在里面停放着太子棺椁的正堂,已经有一个时辰没人进去查看了,三更半夜的,又不是高寿白喜,都有一个宁远弗近的心态。

正堂供几上的长明油灯朦朦胧胧,周围角落几个大香炉里面的檀香袅袅绕梁,高架上的楠木棺椁里面的绫罗绸缎玉器漆器竟然乱作一团散落一地,而棺椁里面的太子杨复兴现在正蹲在离棺椁最远的一个供几下抖成一团……。

照讲依杨大太子的能文能武傲娇不驯的体魄性格不至于如此狼狈不堪,可是关键的是杨大太子的意识现在已经彻底沉沦黑甜之乡,只剩下成年后的人生隐隐约约精彩记忆片段。

现在主宰这个身体的是一个来自于陌生维度的脆弱灵魂,一个在儿童福利院长大的弃婴,好不容易躲猫猫躲过了前十年的七灾八病,得以在福利院顺利成长,就连面颊一侧熊猫眼一样的胎生青记也被福利院使用国家众筹钱款用激光侥幸治愈。

恢复了生活信心的小白同志,现在正在努力回馈社会,从自治州排名第一的大学毕业后,立马报名去了穷乡僻壤祖国的大西南当了一个扶贫村长。

两年半的工作辛苦艰难,什么经济作物种植推广、城市圈招工信息、线上农产品销售、产品保鲜转运、孤苦人员和五保户的福利覆盖,总之林林总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