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亲自规划沈阳城(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七、八天,朱植和黄湜一道对沈阳城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从街道规划到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布局,从学堂、藏书楼、文武庙、佛寺、清真寺,到军营、码头、作坊、粮仓、公园、澡堂、医院、戏院等重要建筑场所的选址……

他都一一把关,进行优化。

新规划的沈阳城虽然外廓不周正,但规划比黄湜以前的方案大多了,也科学多了,细致多了。

辽王要求,城里每隔两里要预留一个公共厕所,排污的下水道都要用砖石灰浆砌就,和排雨下水道分开,而且主干道下的下水道都要高达两米,上盖石板……

黄湜看了,心里不得吃了一惊,这成本虽然大了去了,可一旦建好,那可是方便千家万户、八方商贾啊!

辽王还为铁燿等回回重新规划了回民区、回民街和清真寺。

消息传出去后,黄湜带到沈阳的广西俘虏中刚好有数百回回,主动要求承担起这回民区的建筑任务。

安东卫指挥使白忠、莱州卫指挥使李威、金州卫指挥使马云这几个回回将军也各派了一百回回前来支援建这清真寺。一些已经在河北、山东内地定居的回回又迁到沈阳。辽河两岸和哈拉温山一带蒙古各部中的回回化蒙古人也前来归附,甚至到内地经商的西域回回也有人慕名而来。

当然,后来辽东持续和帖木儿汗国较劲的时候,帖木儿也从西域派了些奸细利用回回身份到辽东捣乱。这是后话。

辽王还为自己挑了块风水宝地,大家以为辽王要规划新的王府。

他却说道:

“这里古称沈州,陛下曾经许诺将二十一弟朱模封在此地。大家先按广宁王府的样子,建几幢别墅,方便你们在此办公、安家,外面就暂时挂个辽王府驻沈阳办事处的牌子,也算是我到沈阳办事的行宫。”

“黄湜以王府右长史身份兼办事处主任,铁燿以广宁左护卫正五品千户的名义兼任副主任。”

“你们要通力合作,把沈阳城建好,把辽东的根基打牢,把华夏民族千年繁荣、生生不息的根基打牢。”

听辽王送的帽子越来越高,黄湜和铁燿只好硬生生地接了下来,齐声应道:“臣等定当殚精竭虑!”

让黄湜和铁燿觉得匪夷所思的是,辽王还预留了两座跨江大桥的位置,说是到时候让车驾往返浑河两岸,如履平地,桥下千帆竞发、目不暇接!

这又搞得黄湜不止一次怀疑辽王是不是神仙下凡?怎么一会儿又整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来!

辽王却担心黄湜急功近利,叮嘱他道:“这沈阳城也不是一天就能建好的。当务之急,马上组织人力进行春耕,先要确保种二十万亩小麦,剩余人力兴修水利、搭建木棚。”

“到了四月,天气转暖,也要及时开辟水田,至少要种上五万亩水稻。今年先把城西二十里荒地种上都上庄稼,明年再到青桩开辟三十万亩良田。”

“这样沈阳和青桩、抚顺基本连成一片,一旦有事,也好首尾兼顾,相互照应。”

黄湜连忙答道:“老师见识卓远,学生定当遵行。”

帮助黄湜重新规划好沈阳城,朱植又在张石的陪同下,沿浑河东上,巡视抚顺工业区的防务。

广宁左护卫不过五千六百来人,同时要防守沈阳和抚顺,点多面广,兵力难免捉襟见肘。

张石到抚顺后,沿袭了朱大能的做法,把兵力重点配置在抚顺以东、以北地区。

对于重要厂矿,张石在两百米外设了一道木栅,木栅外挖了一道十米宽的壕沟,过了壕沟又拉了一道铁丝网,铁丝网内再挖一道壕沟……可谓防卫森严!

对于工业区南边,他只能依托浑河,广树木栅,驻兵相对较少。

辽王巡视一番后,觉得浑河防线还是有漏洞。

为以防万一,他又让张石在每个厂矿附近建一个空心马面城,平时只留二十到五十人的兵力在马面城上警戒、防守。

如果遇到大股敌军进犯,一时又不能击退时,可以容纳两到三百工人进入马面城内紧急避险,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古人建城,大多黄土夯就,少部分外包城砖,几十年后甚至十几年后就像青桩古城一样,随他雨打风吹去。

老朱统一中原后,靠着江南雄厚的财力,大规模修筑城砖包土心的城墙,并广置马面敌台。

这种城墙没有死角,正面防御指数极高,不过功能还是过于简单。

直到明朝中后期,戚大帅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发明了空心马面敌台这种设计,就是每隔四、五个马面,用城砖和糯米灰浆修砌一段空心马面城墙,预留小门,里面可以藏兵。

在城破之时,守军可以从小门出城,对入城敌人进行尾随袭击,也可以将家眷和平民撤到空心马面内予以保护,以待援军。

戚继光后来镇守蓟辽,又将空心马面城的设计带到了辽东,改进了长城工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