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9章 师之争(1 / 2)

加入书签

齐烨坐在太子旁边后屁股就没动地方,不想回去,离天子太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文臣开始整事了,斗诗。

齐烨依旧没什么兴趣,斗殴他还有点兴趣,斗诗就是完全不懂了。

这一斗诗,文臣们空前高涨,站起来拿着酒杯,张口就是即兴一首,然后即兴了一首想了十天半个月的诗词,虚伪的要死,念完了诗词又说献丑了,然后一副你们快夸我快夸我的模样。

由此可见文臣和文臣还真的不一样,上台献丑的,多是中、青两代文臣,没有老臣、重臣,比如赟乘泰、喻文州等人,自顾自的喝着酒,聊着天。

他们比谁都清楚,天子不会因为谁诗词做得好而重用,也不会谁不懂诗词而去嫌弃他,康家两代人,天子康止戈、太子康骁,更注重臣子的品性与实干能力,而非舞文弄墨,总是自诩为文化人张口闭口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反而会遭父子二人厌烦。

也有不少臣子过来给太子敬酒的,小二微笑着一一回敬。

不得不说,这父子俩玩的是高,很多不明就里的臣子,真以为天子岁数大了快退位,太子也是羽翼丰满了,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两三年的光景就会登基。

齐烨窃笑不已,其实康家父子谁当皇帝都一样,父子二人的目的是一致的,皇权只需要掌握在康家人的手里就好,不一定非得是某个人一直坐着龙椅不死不撒手。

这也是齐烨不得不敬佩父子二人的一点,细数历朝历代,因为皇权,多少父子反目成仇,多少兄弟同室操戈。

想到这,齐烨不由看向了坐在小二旁边的康珏。

望着这个小不点,齐烨希望康珏也能继承他爹和他爷的优良传统。

这个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来说,唯一公平的事就是生来拥有着亲情。

而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亲情变成仇恨。

正待齐烨胡乱想着的时候,喻斌从外面走了进来,弯腰低声询问了一下节目安排。

今天君臣过来,南庄是有流程的,几点几分演什么节目,时间上也有要求。

本来是先简单吃点,喝点,聊点,然后继续往下走,结果眼看着快过时间了,一群臣子还搁这拍马屁呢,喻斌想着进来问问。

结果喻斌这也一进来,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赟乘泰与喻文州二人对视一眼,苦笑连连。

要知道喻斌这还未为官的国子监监生,可是京中年轻一代名声极大的年轻人,没办法,BUFF叠满了。

家世好,喻家长子嫡孙,喻家第四代最杰出的子弟。

背景牛,户部左侍郎,未来的户部尚书喻文州唯一独子。

自己也争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要是去国子监问谁的才学最好,从上面的先生到下面的监生,张口就是喻学长。

一群臣子见到喻斌恭恭敬敬的站在齐烨身后询问着什么,顿时交头接耳了起来,纷纷询问户部左侍郎喻大人之子怎地和齐烨相识。

齐烨也注意到了众人的目光,不想节外生枝,让喻斌哪凉快哪待着去,赶紧滚蛋。

本来也就没事了,喻斌临走之前非得给齐烨倒了杯茶,然后施了一礼才要转身走的。

错就错在这施礼上了,施的是学生礼。

这一下,屋内炸窝了,不少文臣齐齐色变,屋内慢慢安静了下来,最终目光全都聚集在了齐烨师徒二人身上了。

齐烨颇为无奈,挥了挥手,让喻斌赶紧走。

谁知就在此时,一个身穿儒袍的老臣快步走了过来,面色阴沉如水。

“喻监生!”

开口之人六十出头,须发皆白,声如洪钟。

“你在此地作甚。”一指齐烨,老头满面怒容:“你又为何对齐世子施礼?”

要么说太子狗,赶紧往旁边挪了挪,示意他和齐烨不太熟,怕被殃及池鱼。

喻斌波澜不惊,微微施礼。

“回徐大人的话,学生在此地侍奉恩师。”

一句激起千层浪,喻斌就这么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了,这话一出口,知晓喻斌身份的人无不色变。

徐大人,全名徐功,礼部二把手,左侍郎,身兼多职,除了礼部左侍郎外,还是宫内讲筵先生,东宫西席、钦天监监仪。

徐功不混士林,士林却有着他的传说。

这位礼部左侍郎大人,从来不说自己是士林中人,可士林却不这么说,认为徐功就是士林中人,真正的读书人。

其实从这也可以看出读书人挺多不要脸的。

就说季伯昌,季伯昌也不混士林,很少和京中其他的大儒名士打交道。

可士林之中,就说季伯昌是士林中人,还说季伯昌是士林领袖如何如何的。

为什么,因为有牌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