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章(1 / 3)

加入书签

赶在所有人之前,察觉到羌戎的动向。

阻止不了这场注定爆发的危机,便借助这场危机帮爹爹谋划到了好职务,让行唐关提前做了防备和应对。

这一连串事情,称得上是霍翎最得意的手笔。

霍翎原本以为,自己是个更看重结果的人。

只要她的目的能够达成,那有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她都是不在意的。

所以,除了无墨问起时,霍翎开口说了,就连弟弟霍泽那边,霍泽没有主动问过,她也就没有主动提及。

直到今日,听到端王说,他能猜到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霍翎才意识到,其实她还是想要炫耀的。

还是想要被他人正视自己的才能。

在端王的注视下,霍翎露出一个明艳的笑容。不同于那些礼貌的轻笑,愉悦几乎从她的眼角眉梢满溢出来,连带着她叙述的声音都多了几分轻快。

霍翎手里有一间茶叶铺子和一间杂货铺子,都是生母留给她的。经过这些年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她习惯每两个月查一次账,今年四月底,两家店铺的掌柜一块儿过来找她。

霍翎看完账本后,发现过去两个月里,铺子出售的茶叶数量,居然抵得上过去一整年的数量。

在她问起时,掌柜说,店铺最近来了个大顾客,一口气把店铺里的茶叶包圆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交量。

端王:“你那时就发现不对了?”

霍翎摇头:“我那时并未起疑,甚至还有些高兴。开门做生意的,谁不喜欢大顾客大单子呢。”

“那你是如何发现不对的。”

“是在看杂货铺子的账本时。”

霍翎抿了口离人归,这酒度数很低,不容易喝醉。

若能习惯这股略带涩意的酒香,反倒还有提神效果。

“杂货铺子卖的商品很繁杂。这些商品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时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出现波动。”

“我每次看账本时,都会顺带看一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弄清楚它们价格波动的原因。”

多年养成的好习惯帮到了她。

因为她发现,青盐的价格,居然比以往低了两文钱。

自羌戎归顺大燕后,大燕就设了榷场与羌戎进行交易。

只是,羌戎物资稀缺,能够与大燕进行贸易的商品并不多。

在这为数不多的商品里,最受大燕百姓青睐的,就是羌戎的青盐。

青盐不仅比大燕官盐要细,还比大燕官盐要便宜。

为了不冲击大燕官盐市场,青盐的贸易量一向是有限制的,决不能超过规定的数量。

当然,规定是规定,只要其中有利可图,就挡不住源源不断的私盐贩子。

但无论如何,青盐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大燕百姓的需求,所以几十年来,青盐的价格只有往上涨的,从来没有往下降的。

这几十年来出现的第一次,总不会是平白无故。

端王被霍翎带起了兴致:“只降了两文钱,要说多也不多。”

“但青盐价格会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短时间内市面上出现了大量青盐,青盐的供应高出了百姓的需求。”

霍翎颔首,又继续道:“我店铺的茶叶,多是从南边运过来的,除了少量卖给本地父老乡亲,大多数都是卖去羌戎。”

一边是有人大量囤积茶叶,一边是有人大量抛售青盐……

只要榷场一直开着,羌戎根本不会缺茶叶,也根本不用担心青盐的售卖。

偏偏他们有了这种担心……

是不是说明,他们在担心,大燕会关闭和羌戎交易的榷场?

他们为何会有如此担心?

霍翎:“我当时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却不敢直接下结论,就让两位掌柜多去外面打听,看看其它店铺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两位掌柜汇报过来的结果,彻底证实了霍翎的猜想。

霍翎立刻找上霍世鸣。

霍世鸣的人脉资源远非霍翎可比,他接手此事后,做了更详尽细致的调查,这才将折子呈递上去。

端王拊掌赞许:“环环相扣,真是精彩。”

这其中诸多细节,说起来简单,但若不是霍翎足够谨慎,又怎么可能做到抽丝剥茧。

“贵人喜欢听就好。”霍翎摩挲着腰间的玉佩,“要是故事不够精彩,我还真怕贵人觉得这笔买卖做亏了。”

端王主动为她满上酒杯:“这笔买卖很划算。趁着姑娘心情好,我还有一问。”

“霍府捐赠银粮一事,也是姑娘在主导吧。”

霍翎唇角笑容不变:“是。”

她说得很直白:“既然知道羌戎要叛乱,我不可能不提前做准备。所以我命人把秋收的粮食都存进了仓库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