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三章(1 / 3)

加入书签

霍翎-

大清早就在翻箱倒柜,无墨问她在找什么,霍翎道:“我们初来常安县那天,我穿的那件黑色斗篷,你放哪儿去了?”无墨回忆道:“是那件长至脚踝,兜帽上绣了一圈火狐毛的斗篷吗?我好像收进最里面那个箱子了。”霍翎找出来穿上,抬手戴上兜帽。临行前,她想起一事,又折返回屋里,把那块鹿形玉佩拿了出来。

端王瞥见她腰间的玉佩,心下大喜,坐在马车里朝她伸手。

霍翎果然没有拒绝,顺着他的力道上了马车。

此时,常乐县城门口十分热闹。

何泰的车队刚到城门口,就被周嘉慕和霍世鸣带人拦下了。

当然,周嘉慕明面上说的是何泰在行唐关驻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

何泰离开燕西,因为正在战时不方便为他举办一次欢送会,但周嘉慕这些行唐关高层都要来亲自送-

何泰露出假笑:“招呼也打完了,周将军可以把路让开了吧。”

“哎。”周嘉慕很不赞同,“何将军急什么,端王殿下还没到呢。”

何泰只是被撤除了职务,身上还挂有官职,所以依旧能称一声“将军”。

霍世鸣也假惺惺道:“何将军离开得太急,怕是要在路上过年。

所以我们

合何将军备了不少年礼,都是燕西的特产,回到京城以后就不好买了。一点心意,何将军千万不要客气。何泰脸皮微微抽搐。

果然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嘉慕挤兑他就算了,霍世鸣又算个什么玩意,现在都能爬到他头上来了。

三人正针锋相对着,街道尽头突然出现一辆豪华的马车。

很快,马车停在三人面前,端王和霍翎一起从马车里走下来。

在人前,端王还是简单勉励了何泰几句。若是一个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肯定无法想象这两人几乎已经撕破了脸。等端王说完那些场面话,他身后的霍翎才缓步上前。

"何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何泰皮笑肉不笑,死死盯着霍翎的脸:“数日不见,霍姑娘风采依旧。”

霍翎抬手,主动摘下兜帽:“倒是何将军憔悴了许多,不似那日穿着一身明光甲高高在上。”

何泰面色要时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我突然期待起霍姑娘进京了。”

他压低声音,只有离他最近的霍翎能听清他在说什么。

“你以为到了京城以后,端王还能像在常乐县一样处处庇护你,处处向着你吗。我倒要看看,你到时拿什么和我斗。”霍翎:“这就不劳烦何大人费心了。”

何泰冷哼一声,还要继续放狠话。

就在这时,城门外响起一阵激烈的马蹄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有人在马上举起令牌,高声喊道:“内务府办事,闲杂人等速速避让。正在排队进城的百姓们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自称为内务府的一行人来到城门口,为首之人刚要将令牌递给城门守卫检查,余光突然扫见不远处的阵仗。“内务府崔弘益,见过端王殿下。

端王不认得崔弘益,但算算时间,他大概猜到崔弘益一行人的来意了:

“崔内侍可是来宣旨的。’

“不错,不知霍姑娘现在可在常乐县。”

端王笑着朝霍翎示意,霍翎来到崔弘益面前,学着端王方才的称呼:“崔内侍,臣女正是霍翎。

内务府的消息十分灵通,关于端王没有回京过年的风言风语,也早就传进了崔弘益的耳里。

如今见到霍翎本人,崔弘益眼里划过一抹惊艳,暗道难怪端王殿下会为此女留在燕西,单这副风姿气度,就是他生平仅见。“那就请霍姑娘接旨吧。”

这是霍翎第一次见到圣旨。

而且这张圣旨,还是单独为她一人拟写的。

这么一块小小的料子,记录下寥寥几句话语,却承载着无与伦比的份量。

霍翎听着崔弘益宣旨的声音,却觉听不大真切,只能偶尔听到一些夸奖她才华彰显、含章秀出的句子。漫长的赞美声后,霍翎听到崔弘益说:.....从即日起,封为襄安郡君。

襄安.......

郡君?

霍翎下意识扫向一旁的端王,却见端王脸上也有几分诧异之色。

如霍世鸣这些知情人,同样是惊喜中夹杂着疑惑。

何泰更是郁闷得有些吐血。他方才还威胁说霍翎进了京城会孤立无援,结果陛下直接封她为郡君。

虽然只是一个正四品封号,放在权贵遍地的京城依旧不够看,但也不再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了。

也许场中只有无墨是纯粹的高兴,没有考虑其它。

崔弘益还在继续宣读圣旨:“另赐黄金百两,江南上贡的绫罗绸缎十匹,西域进奉的红宝石一匣,东海珍珠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