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8章 得重视人才啊(1 / 2)

加入书签

“赵先生,至于那些飞行员,如果您需要我估计有几百号人愿意走。

当然您许诺的工资可不能少。”

“这么多人?姜长官这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吧?”赵铭有些诧异。

在他预想中,姜浩能拨给他一百号人,他就谢天谢地了。

这几百号人,可不是小数目,基地凭空少了这么大一群人,上级视察下来,不得出大问题?

“呵呵!不碍事。”

姜浩苦涩摇头,透过窗户看着外面忙碌的基地,叹道。

“赵先生可能有所不知,上级几乎很少下来视察,以前或许次数很多。

但这一两年下来,平均每年能下来视察两三次就不错了。

而且大多也就在库房看一下,在外面看一下,对于人员方面并无多少理会。

我也清楚,在上级眼里,他们只在乎飞机那些宝贝疙瘩。

或许那些正式飞行员还能受到上级重视,可那些连编外人员都算不上,都没碰过飞机的飞行员。

在上级看来不过是基地里的杂工,他们在这里领到的月薪也不多。

仅有每月一百块大洋,当然这比他们在地方部队任职要好得多。

只是这不是很可笑吗?

将航空编队与陆军作对比,陆军多少人?航空编队才多少人?

本土的航空事业发展本就缓慢,还如此不重视。

其实月薪只是一方面,主要是根本没机会让他们施展身手。

的确是挖了不少人过来,可是呢!

他们对有些东西太宝贵了,可是在我看来,飞行员的培养比飞机更重要。

花点钱算什么?

另外战机既然已经研发成功,为何不继续研发呢?

大不了进行精简化研发,一边实现量产一边让专业人才继续研发一些王牌机型。

这样一直对外采购,我也不知道这座空军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难道只是为了加强空军实力?

可是这样宛如空中楼阁,一旦国际关系紧张,又如何采购战机?

鼠目寸光,鼠目寸光啊!”

也是和赵铭聊的比较交心了,姜浩这才开始埋怨起来。

只是他这一吐槽,赵铭心里就直呼这姜长官真特娘是个人才啊!

都已经想到了国际关系紧张,以及之后的封锁了。

事实上二战期间,国际对武器的禁止出口倒是没有,就是东洋人会进行封锁。

但不可否认,姜长官这番言论极有远见。

不仅预测到可能出现的封锁,还提出了一边量产,一边研发的思路。

这其实也是赵铭的思路。

就好比奉系兵工厂,现在制作一些战机,因为技术不成熟,的确成本极高。

但完全可以先设计一款简易机型,不求多好的性能,只求价格低廉能飞就行了。

以这类机型进行量产,一边可以用于充当侦察机,一边也可以用于充当学员练习机。

而后续同时进行研发设计先进机型,以量产熟悉流程,以研发熟悉研发。

到时候等技术成熟之后,完全可以实现全新主力战机的批量生产。

这点就好比后世的一些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区别。

只是赵铭走的是自产自销。

后世那些摩托车引擎改装一下就能成农业飞机卖给小黑,自己要求也不高,能飞就行。

飞行员飞行员,起码得能飞起来。

这飞都没法飞,那飞行员练一辈子都难以飞起来。

“姜长官,您放心只要是在我那儿,他们都能得到展现自己的价值。

这点相信您无需质疑,因为我对他们的重视就是最大证明。”

对于赵铭这点,姜浩也是比较认同的。

对人才的重视的确是赵铭的优点。

想到这里,他原本打开的口子竟然又有些松动了,“赵先生不知道你还要不要一些基地的工人?”

“工人?基地这儿还有工人?”

“维修工!这些人虽然不会造飞机,但飞机出问题什么的,一些小问题都能解决。

如果有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深入培训,他们甚至能帮你组装飞机。”

“要!当然要!多多益善啊!”

赵铭都乐开花了,姜浩简直就是他的贵人。

这点周长官他们那就太吝啬了,要点东西每次都磨磨唧唧的,不威胁死活不同意。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敲定,十名研发人员,五十名维修工,三百五十名编外飞行员。

赵铭也是大方,研发人员工资平均在三千大洋,维修工工资在一千五百大洋,编外飞行员工资在一千大洋。

另外赵铭还许诺,如若这些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